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我院积极搭建高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农民生产经营交流互助平台,深入实施校地协同战略、建立共赢长效发展机制。近日,学工办主任、分团委书记辛宪军,辅导员周紫菱带领我院“向阳花开”社会实践团队中22名志愿者赴往塘窦协助玉米采摘分装工作开展,凝聚起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
近年来,石湫街道塘窦村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有效盘活闲置农田,特色种植产业发展大步向前。社区引进即食型“冰糖水果玉米”,抛荒地撑起“青纱帐”、结出致富“玉棒棒”,成为地方发展重要示范。
2022年6月,塘窦社区携手多部门开展“‘玉’见塘窦 相约石湫——塘窦村首届微玉雪甜鲜食玉米采摘节”,我院受邀参与,略尽绵薄之力。今年,物信院与塘窦村社区再续前缘。早在三月份,实践团队便已跟随当地农民脚步,下田体验了种植过程,将实践活动开到田间地头、把志愿服务送到春耕一线,做到了“从耕种到丰收”的全程参与。志愿者们各司其职,怀抱“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美好愿景,耐心铲土播种、浇水施肥、盖土覆膜,满怀憧憬等待丰收时刻。
伴随着这份枯苗望雨般的渴盼心情,暑期六月终于如期而至。此次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去年两地合作互助精神的延续,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向阳花开”团队成员与当地种植户进行深度交流,对当地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就村民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协助进行直播带货,为农民拓展销路、增收致富。在当地种植户与辛宪军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首先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开展了采摘工作,种植户细致讲解、现场展示采摘技巧与相关注意事项,众人边干边悟、边学边融,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辛宪军作为带队教师,主动撸起袖子、卷起裤腿,深入田间地头,带领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于汗流浃背中领悟“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道理,于腰酸背痛中体会“半丝半缕物力维艰”之真谛。
采摘环节于三日后落下帷幕,分装工作提上日程。根茎去除、玉米称重、品质分类、依序装箱、合箱搬运,志愿者们充分发挥团结互助精神,积极探索最优分工方案,提高分装效率。负责第一个环节的同学需手持菜刀,将新鲜采摘的玉米的多余部分去除,以免对后续称重环节产生不良影响。其挥刀角度与落刀力度均有讲究,种植户教学过程中,志愿者屏息凝神、认真倾听,在接下来的分装中学以致用,起先难免生疏迟疑,然而在一次次的挥刀落刀中却越发熟练。
处理完毕的玉米被交付至下一位同学手中,根据所处重量区间划分等次,去除一部分质量过低的玉米,其余玉米再进行进一步分类。分类员谨遵种植户教导,依据外观、成熟度、健康状况等因素,多角度、全方位评估玉米品质,切实做好把关工作。分类完毕后,装箱员便将其整齐放入箱中,再由志愿者搬运至指定地方。周紫菱在对志愿者分装工作进行指导之后,也切身参与进工作流程之中,对已分装玉米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它们符合要求。炎炎夏日,酷热难耐,众人皆是大汗淋漓,却依然对自身工作保持高度专注,一箱接一箱,以汗水垒起了成果的高墙,展现了我院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至此,本次塘窦玉米采摘分装工作正式告一段落。辛宪军作为代表发表总结感言,他勉励众人:要时刻关注农村发展和“三农”问题,积极投身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中,脚踏实地、自找苦吃,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辛宪军强调:新征程中,“三农”工作仍然至关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众人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充分理解了三农工作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青年志愿者共同参与进去。大家纷纷表示将会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朝气与学识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为推进乡村振兴、逐步实现农业智慧化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