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分团委:
为了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深入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培育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我委决定组织开展2018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内容和对象
大赛下设四项主题赛事:
(一)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面向全校在校学生,以商业计划书评审、现场答辩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参加竞赛项目分为已创业与未创业两类;分为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生物医药,化工技术和环境科学,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材料,机械能源,文化创意和服务咨询等7个组别。实行分类、分组申报。
拥有或授权拥有产品或服务,并已在工商、民政等政府部门注册登记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形式,且法人代表或经营者为在校学生、运营时间在3个月以上(以比赛时间为截止日期)的项目,可申报已创业类。
拥有或授权拥有产品或服务,具有核心团队,具备实施创业的基本条件,但尚未在工商、民政等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或注册登记时间在3个月以下的项目,可申报未创业类。
(二)创业实践挑战赛。
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或毕业未满3年的高校毕业生,且已投入实际创业3个月以上,以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拥有或授权拥有产品或服务,并已在工商、民政等政府部门注册登记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形式,且法人代表或经营者为在校生或毕业未满三年的高校毕业生、运营时间在3个月以上(以校内比赛时间为截止日期)的项目,可申报该赛事。申报不区分具体类别、组别。
(三)公益创业赛。
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以创办非盈利性质社会组织的计划和实践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拥有较强的公益特征(有效解决社会问题,项目收益主要用于进一步扩大项目的范围、规模或水平)、创业特征(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运用前期的少量资源撬动外界更广大的资源来解决社会问题,并形成可自身维持的商业模式)、实践特征(团队须实践其公益创业计划,形成可衡量的项目成果,部分或完全实现其计划的目标成果)的项目,可申报该赛事。申报不区分具体类别、组别。
(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 “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 “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 “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 “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6. “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7. “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营利性创业。
二、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
三、赛事流程
大赛以创业团队形式参赛,原则上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如被推荐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可适当增加2-3名成员)。
本次大赛分初选、比赛两个阶段。
(一)初选阶段:各团队将申报表和商业计划书(各一式三份)以学院为单位交至校团委,团委和招就处将邀请相关评委进行初选,并对初选后的项目进行培训指导。
(二)比赛阶段:面向初选的团队进行,包括完善团队、路演培训、现场答辩等环节,由校外专家评委分项目类别评出校级一、二、三等奖,一等奖项目推荐参加省市创业大赛。
一等奖项目学校将给予经费支持,并入驻校大学生创业园。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请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好安排部署,落实人员,制定方案,切实把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广泛动员。请广泛动员,认真选拔,既要保证参赛项目质量,也要扩大和提升大赛的参与面、受益面、影响力。要广泛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积极主动进行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深入发展。
3.及时上报。请各二级学院于2018年3月30日前将项目申报表、项目书、汇总表打包上报至奥蓝。
4.参加创业计划竞赛项目、创业实践挑战赛项目、公益创业赛项目者需自行制作商业计划书。
5.参加互联网+竞赛项目者按照附件4填写即可。
联系人:沈可
联系电话:025—83758135
共青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委员会招生就业处
2018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