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我校京杭大运河江苏流域戏曲传承与创新工程项目第一阶段工作顺利完成。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和中宣部等四部委《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江苏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进校园工作进一步发展,我校于今年3月份启动京杭大运河江苏流域戏曲传承与创新工程,在经过多次专家认证,成员研讨,5月中旬,我校项目组成员分别奔赴苏州、无锡、镇江、宿迁、淮安、扬州和徐州进行实地调研,选取京杭大运河江苏流域戏曲文化作为切入点,结合我校师范院校艺术教育特色与“传统戏曲进校园”研习基地等渠道优势,大力推进运河江苏流域戏曲文化系统化研究、传承与创新,建立可供复制的课题研究、教材研发、课程建设、演出宣传体系,探索构建江苏戏曲文化传承生态链,为江苏保护珍贵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戏曲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十里扬州路 ――现代传媒学院
7月中下旬,在党总支书记庞爱中的带领下,现代传媒学院在扬州拍摄大运河微电影《淮扬偶寄》。该作品通过木偶剧团发展的兴衰,展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情,用镜头诉说对大运河文化的无尽情思和感悟。

莫辞更坐江淮一曲――美术院
7月15日至18日,美术学院师生冒着酷暑从淮安至扬州、从里运河至邗沟,考察了运河中段自然风景、民风民俗。他们深入渔民船坞,途径沿线集镇,收集了宝贵的艺术素材,为后期运河画展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水路•戏路•传承之路――文学院、音乐学院、现代传媒学院综合组
大运河穿行于江苏流域,点多线长面广,文化遗产不计其数,尤其是江苏地方戏曲文化,可以说大运河就是中国戏曲水路传播的活化石。6月初至8月底,综合组分别对京剧、昆曲、锡剧、扬剧、淮海戏、淮剧、柳琴戏、梆子、黄梅戏、木偶剧等名家、剧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走访;同时还多次走进校园,就戏曲进校园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记录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口述历史,调研各剧团的生存现状,探讨戏曲在当下的传承方式。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挖掘、整理和收集,力求以更生动、更沉浸、更立体的呈现方式,再现运河文化脉络、讲述运河故事、传承中华文明、分享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坚定文化自信。
孙婷/文 吴迪/图